大灃雙面家居貨架快訊:嶺南炎熱,暑氣逼人。喝涼茶,是解暑的好辦法。
三五平米的鋪位,桌面盛滿放了數個不銹鋼水壺和一堆空水瓶,藥香緩緩飄出。客人到店,店主在詢問完相關癥狀后,從壺中挑選,配出一杯對癥下藥的涼茶。
解暑只是涼茶功效的冰山一角,從感冒咳嗽到上火牙痛,外至濕疹,內到腎虛,似乎都能在涼茶鋪尋得安慰。“有病治病,沒病預防”,從東晉到近代,喝涼茶是廣東人的生活習慣之一,涼茶文化也是嶺南飲食文化中的重要一環。
然而近年來,傳統涼茶業的處境在每況日下,即便在像越秀這樣的廣州老城區,你也只能在非主路或巷子里找到涼茶鋪的身影。在商圈集中的天河區,也只能在城中村街道中見到寥寥幾家。曾經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寫到,“如今在廣州找涼茶店,比廁所還難找。”
取而代之的,是每走幾步就可以看見的奶茶店。
奶茶店這幾年的橫行,讓黃才源越來越強烈感受到涼茶鋪在走下坡路。黃才源在徐其修涼茶擔任營銷總經理,他對界面新聞表示,年輕人對涼茶的認知很少,奶茶及其它飲料給傳統涼茶鋪帶來了直接的沖擊,年輕人喜歡借助奶茶的香甜來減輕生活的苦,他們是不會把太多注意力放在涼茶上的。
在廣州中山六路一家涼茶店工作的黃英也表示了類似的觀點,她覺得,新式茶飲、網紅咖啡店的流行,影響了涼茶鋪的進店客流量,還間接抬高了街鋪市場價格。“既然租給茶飲店或其它商家能賺到更多,為什么還要租給你(涼茶店)。”黃英說。
涼茶店的利潤率一般在50%-60%,從過往的成本來看,黃才源認為這樣的利潤空間是合理的。但在當下,高企的租金、人工成本等使得涼茶鋪利潤空間變得狹窄。
通常來說,鋪租會占到涼茶店營業額30%-40%之間。以徐其修涼茶為例,黃才源透露,此前營業額在1.5-2萬元之間的門店,月租為5000元左右。
但這幾年,他們一些位于佛山、東莞商場門口的門店月租先從5000元漲至7000元,現在攀升到1.5萬元。除此之外,還需交納商場管理費等額外費用。
為了壓縮人力,將這塊成本控制在營業額的20%,黃英表示,在廣州,不少涼茶店都已減員,同時也基本留不住年輕員工,現在店員年齡為40-50歲。
在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這幾年,大部分涼茶店都調整過價格,單價(杯/瓶)從7-9元增至15-25元之間。而抬價之后,黃英發現,部分老顧客減少了購買次數,但她覺得這也是無奈之舉,如果不提價,門店沒法生存。租金攀升、鋪面萎縮、營業額低以及漲價等惡性循環開始,堅持不下去就只能關門大吉。
涼茶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嶺南地區曾爆發過大規模的瘴癘。當時的醫學家葛洪南來到嶺南進行潛心研究后,形成了早期的涼藥,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俗稱的“涼茶”。
清朝道光年間,廣東鶴山人王澤邦創制了王老吉涼茶配方,并用小車推到十三行掛上“王老吉涼茶”的招牌售賣,這成為了歷史上最早的“涼茶鋪”。在這之后,大家紛紛仿造王澤邦,將涼茶車改良涼茶攤,推到街上叫賣。
2006年,涼茶被列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成功后,涼茶飲料以翻番的速度發展,來到2010年,涼茶飲料產業達到2500萬噸,超過可口可樂全球銷量。
包括平安堂、清心堂、黎泉、黃振龍等也從廣州開至佛山等廣東各地,平安堂在高峰時期開至200多家分店,黃振龍涼茶最輝煌時期在廣東省內擁有超過1000家門店。
而目前,根據在大眾點評上的統計,在廣州,平安堂、黃振龍涼茶門店都在100家左右,清心堂、黎泉涼茶門店數也都不超過50家。
在發展過程之中,涼茶逐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形態:一種是傳統的苦味涼茶,通常包括癍莎、清熱解毒茶、正廿四味茶、健脾祛濕茶等;另一種是經過改良后,相對較甜的草本植物涼茶飲料,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王老吉、加多寶等。
傳統涼茶業的凋零,其實也和其自身的局限性有關。
傳統涼茶的苦味本就不討喜,加上新生代消費者崛起、逐步占據消費的主導地位,他們可能更愿意選擇功效一般但口感相對較好的涼茶飲料或有功效的甜品。
90后佛山人王睿對界面新聞表示,她覺得癍莎涼茶過于苦澀,如果出現上火征兆,會立刻沖泡一包偏甜的涼茶沖劑吞下去。苦味同樣左右了在廣州長大的95后李一搏的選擇,“我從小就不愛喝,涼茶對我來說,是爸媽強制(我)喝的一種玩意……”
此外,在廣州的外地人,一般不太理解老廣常說的“濕氣”和“上火”是什么概念,也就沒有飲涼茶的習慣。
俗話說,一方水土一方人。涼茶消費地域性也導致涼茶走不太出“兩廣”(廣東與廣西)市場。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涼茶”相關的企業注冊量超過4.2萬家,在業、存續的共1.8萬家,廣東的涼茶企業數量最多(約1.2萬家),其次是廣西。
面對每況日下的形勢,涼茶品牌并非沒有想過轉型。
首先是在提高工藝水平、預包裝產品上下了更多的功夫,包括黃振龍涼茶、徐其修涼茶等都有這樣的布局。
除了將傳統苦味涼茶制作成灌裝產品,也推出不少口味更為宜人的灌裝涼茶飲料,包括夏桑菊、金銀花、竹蔗茅根水,此外還有雪梨茶、椰汁等。黃英表示,推出灌裝產品主要是為了尋找新的利潤點,考慮不一定到店消費的顧客,口味更為貼合年輕人。
黃振龍灌裝甜味癍莎涼茶、椰子汁(圖片拍攝:吳容)
預包裝的龜苓膏也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以蘆薈、靈芝等口味為主的龜苓膏,在加上蜂蜜或桂花蜜后,大都沒有了苦澀味。相比涼茶,龜苓膏利潤空間相對高一些,能夠提升單店銷售額。除此之外,還推出了沖劑、牙膏等周邊產品。
在店面形態上也做出更新,比如,2014年,黃振龍開設了“黃振龍super便利店”,把涼茶鋪與便利店合二為一。店內除了原有的涼茶柜臺,增設了零售貨架,還售賣魚蛋、車仔面等,并增添了門店堂食座位;鄧老涼茶開出的新型門店,裝修風格上更貼近新式茶飲店,主打色為綠色和褐色,顯得明亮和清新。
可惜的是,部分轉型嘗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灌裝涼茶上,黃才源坦言,包括徐其修涼茶在內的老牌涼茶,其實在流通渠道上市打不贏王老吉、加多寶。2003年,喊出“怕上火,喝王老吉”口號的王老吉,率先走出了廣東市場。三年時間里,王老吉涼茶的銷售量從1.8億直接飆升到30億元。
多年發展下來,敢于在線上線下砸錢營銷的王老吉,在涼茶的流通渠道占據了強勢地位。同時,由于國家規定對于廣告的不能談及功效的限制,也讓競爭者們很難再找到像王老吉那樣朗朗上口的廣告標語。黃才源表示,截至目前,徐其修涼茶包括灌裝涼茶、龜苓膏等在內的預包裝產品占比仍然較小。
也不是沒有開展“觸網”的營銷動作。但業內人士對此都不太看好,因為年輕一代不關注涼茶,即便這些網絡平臺投再多廣告對銷售刺激作用不大。“涼茶放在抖音上做直播好像很奇怪,龜苓膏拿來直播倒可行,但像直播大V對選品非常謹慎。另外,高企的坑位費也無法長期負擔。”黃才源說。
此外,轉型和升級的不徹底,還和涼茶家族企業內部管理弊病有關。
黃才源稱,很多涼茶老字號都是家族企業,往往老板理念和意志是很關鍵的,他們在很多時候會很自信并堅信自己原有的模式是成功的。但是時代不一樣,如今網絡平臺已趨透明,再用原先的一套打法,很難去匹配到現在的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對于傳統涼茶店的下一步發展,黃才源覺得可能需要去和甜品做結合,也要迎合新一代的年輕消費思維發展模式才會走的遠。
他表示,曾經想過將涼茶和奶茶進行一些創新或結合,只是在研發和嘗試之后,覺得味道并不可行,就打消了這個念頭。而以龜苓膏、燒仙草為主的甜品類產品,和涼茶的基調更為相符,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
疫情期間,在廣州,涼茶店基本都貼出了抗疫標語,大搞促銷減價等優惠活動。出于預防和養生保健需求,涼茶生意有了一些增長,但也談不上是大幅回暖。
涼茶,曾是偏安嶺南一隅,做著一個銅葫蘆和若干茶碗的小生意,與現代商業結合后,也有過自己的黃金時代。任何一個對傳統文化有著懷舊的人,都不會希望涼茶鋪慢慢地變成只是街坊鄰里的回憶,悄無聲息地在城市的某個角落里打發剩余的時間。
Copyright © 2002-2019 東莞市大灃展示設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粵ICP備17126749號